-

五月的台州,山海相拥,江风轻拂。这座兼具江南灵秀与海洋豪情的城市,在2025年世界微笑日到来之际,以一场场温情脉脉的文旅盛宴,将千年文脉的厚重与现代生活的诗意交织成最美的城市表情。从椒江的滨江绿道到温岭的石塘老街,从天台山的云雾茶园到临海古城的青石板路,处处涌动着真诚的笑意,传递着温暖的力量。

古城新韵绽笑靥 千年文脉活起来
晨光中的台州府城墙,蜿蜒如龙。这座始建于晋代的“江南长城”之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微笑巡游”正在上演。身着明代飞鱼服的演员们沿着马道缓步前行,时而演绎戚继光抗倭时百姓箪食壶浆的军民鱼水情,时而化身说书人,用评书《九战九捷》的铿锵韵白引得游客掌声雷动。当巡游至朝天门时,演员们突然从袖中掏出“微笑锦囊”,将临海麦饼、海苔饼等非遗小吃分发给路人,城墙上下顿时笑语盈盈。
紫阳街上的大书场茶馆,木格窗棂间飘出评弹的吴侬软语。说书人李晨晨执扇而立,正将《台州府志》中秦鸣雷高中状元的典故改编成微情景剧。当演到秦母“卖身葬父”的悲情桥段时,他话锋一转,掏出手机展示现代临海的助学政策,台下观众先是一怔,继而爆发出会心的笑声。茶馆角落,几位汉服姑娘学着用临海方言点单:“来三碗姜汁调蛋,要核桃多多的!”地道的乡音与古雅的服饰碰撞出别样趣味。

山海之间传欢声 民俗焕新暖人心
温岭石塘的千年曙光园里,一场特殊的“小人节”正在举行。这个源自闽南、延续三百年的七夕民俗,如今被赋予新的内涵。16位孩童手持彩亭、糖龟等祭品,在七娘妈神像前齐声诵读《微笑宣言》:“愿以童真笑颜,传递人间温暖。”祭祀结束后,孩子们将祭品分发给游客,并用闽南语教大家说“笑纹满满,福气满满”。海风中,不同方言的笑语交织成动人的旋律。
大陈岛的甲午岩景区,5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,在暮色中组成巨型笑脸图案。这是“东海微笑计划”的高潮时刻。自清晨起,游客每拍摄一张笑脸照片并上传至活动平台,主办方就向海洋保护组织捐赠1元。当夜幕降临,岩壁上的投影亮起:渔民修补渔网时的爽朗大笑、游客与梅花鹿互动时的惊喜笑容、老兵重游故地时的感慨微笑……一张张面孔在月光下闪耀,诠释着“海岛微笑地图”的温暖内涵。

市井烟火蕴温情 城市温度触可及
椒江葭沚老街的“笑园”里,非遗传承人正带着孩子们制作“笑脸翻簧竹雕”。82岁的竹雕大师林阿公手持刻刀,在竹片上示范:“眉头要舒展,眼角要弯弯,这才是发自内心的笑。”孩子们学着在竹雕上刻下父母的模样,稚嫩的刀痕里盛满童真。隔壁的“笑草堂”药铺则推出“微笑养生茶”,将佛手、玫瑰、陈皮等药材配成疏肝解郁的方子,掌柜笑言:“这方子不治病,专治不开心。”
黄岩官河水街的数字化光影秀,用全息投影将1300年的官河变成“微笑长河”。游客扫码上传笑脸,河面便浮现出动态的3D形象:穿校服的学生、拄拐杖的老人、抱着婴儿的夫妇……当所有笑脸汇聚成“台州”二字时,两岸观众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,定格这魔幻又温馨的瞬间。水街尽头的“笑宴”上,厨师们用黄岩蜜橘雕刻成笑脸摆盘,每道菜都藏着彩蛋:糖醋排骨做成“笑口常开”造型,杨梅酒里冻着“笑逐颜开”的冰雕。
向海而歌扬美名 文明之花别样红
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的观鸟台上,生态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用望远镜观察黑脸琵鹭。“看!它叼着小鱼喂宝宝啦!”小女孩兴奋的尖叫引来一片笑意。这是“湿地微笑计划”的常态场景,游客每认养一只湿地候鸟,就能获得专属的“微笑观察员”证书。不远处,画家们支起画板,将白鹭振翅、芦苇摇曳的瞬间定格为水彩画,题款清一色是“台州微笑”。
夜幕下的天台山国清寺,千年隋梅绽放新蕊。僧人们破例在寺前举办“禅笑茶会”,用天台云雾茶招待四方宾客。住持释允观亲自表演茶道,当茶汤在青瓷盏中旋出微笑般的涟漪时,他轻叩桌沿道:“佛经云‘一念心清净,莲花处处开’,今日且道‘一念展笑颜,暖意处处在’。”游客们品着茶,看着月光为隋塔披上银纱,忽然懂得:微笑原是穿越时空的修行。

这座城市用千年文脉滋养笑容,以山海胸怀包容世界。当最后一缕霞光消失在海平面,台州湾畔的“微笑灯塔”准时亮起,光芒所及,皆是笑意盈盈的面庞。正如市委书记李跃旗在文旅大会上所言:“台州要打造的不仅是旅游目的地,更是能让心灵栖息的微笑港湾。”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台州用行动诠释:真正的文明,是让每个遇见这里的人,都忍不住嘴角上扬。
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