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台州撤地设市是国家依法行使区划调整职能,历经十几年筹备,而临海木瑞却把台州撤地设市说成个人定的,突然搬到椒江。其实这并不奇怪,因为对以搬砖打镙丝摆摊卖糕饼为业的临海底层木瑞而言,这是最省力、最简便的方法,不需要过程,不需要逻辑,只需张口就可以来。 1.台州撤地设市是国家依法行使区划调整职能,历经十几年筹备,而临海木瑞却把台州撤地设市说成个人定的,突然搬到椒江。其实这并不奇怪,因为对以搬砖打镙丝摆摊卖糕饼为业的临海底层木瑞而言,这是最省力、最简便的方法,不需要过程,不需要逻辑,只需张口就可以来。 2.台州撤地设市,建设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足够凝聚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,是台州政治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,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。特别是1983年全省工作会议明确部署实行市管县体制,台州撤地设市无法再等,势在必行。 台州撤地设市的实施,是非常慎重的。从提出设想到实现目标,经过了酝酿、科学论证和决策审批三个阶段。 1983年到1988年为酝酿阶段,提出了撤地设市设想。上世纪80年代前,台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占主体的地区。1978年全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4.7亿元,其中农业占了54%。工业十分稀少,都是一些小酒厂、小化肥厂、小农机厂、小印刷厂等。进入80、90年代,由于台州地区属于省府派出机构行署建制,并非一级政府,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没有法定权限,给台州的规划、发展带来越来越突出的制约,没有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足够凝聚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,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:一是城市发展形不成合理的完整体系,城市化水平难以有大的提高,地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缺少有力的支撑点;二是在发展对外友好交往中,争取某些金融机构的设置和国家有关项目立项等方面难以办成;三是缺乏宏观调控能力,难以通过有效手段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、加快重点地区和主导产业的发展,兴办全地区性的重大项目也显得非常困难。同时,在宁波到温州相距近300公里的海岸线上,中间没有中心城市,使整个浙江沿海的城市网络也出现了空缺,制约着沿海区位优势的发展。 上世纪80年代末,是撤地设市的第二阶段,经多次讨论沟通,上下各级意见逐步统一,即把椒黄路组合为地级市的城区,这样,不但在具体指标上能达到甚至超过规定标准,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三地具备建立组合式城市十分难得的天然条件,三地相距较近,间隔十几公里,完全符合城市的空间半径,椒江一直是台州的重要商埠,黄岩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工业基地,路桥是台州商贸重镇,三地功能互补,联系紧密。 第三阶段是1992年以后的审批阶段,大家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,不设立中心城市,台州下一步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,由于按设地级市六项条件,临海半条也对不上,经多次争取无果,最后临海出局,选择椒黄路组合,1993年8月2日按规程正式提出台州撤地设市的请示,1994年8月22日获批准。至此,临海出局,地级台州市的中心城市由三区组成,其中行政中心设三区之一的椒江区。
换个角度看世界
千年府治设在临海不是没有原因的,老祖宗的智慧,可惜了,历史丢了!临海的位置刚好位于整个台州的中部,承上启下,如果市府还在临海,台州北部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差!南部仍然很好,也许路桥的小商品还是很牛逼,台州在浙江的排名可能还是第四!
imgarr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