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猴子30827665
我是哈尔滨人,一家人来了趟台州,实在忍不住要说下这5个疑问
我是哈尔滨人,一家人来了趟台州,实在忍不住要说下这5个疑问
一、台州的地形,是个“天然保险柜”吗?
台州,这里山水相依,海天一线。作为陪伴我日常冻得打摆子的哈尔滨人,这里简直像是从冰箱跳进了空调房。台州有三山相围的地理盛宴,背靠天台、仙居、雁荡三大名山,前面又敞开着东海大门。这样一来,台州就像一只“保险柜”——物资容易进出不说,台州人似乎无论刮风下雨都活得潇洒,海鲜可以端得桌满地鲜花。当地农田分布在山脚下,潮气旺盛、土层肥厚,种植出的橘子甜得像夹了白糖。难怪有“柑橘之乡”美名,随手采一颗,基本能甜到你心窝子里去。
二、农特产品是不是“水果界的扛把子”?
说起哈尔滨老家的油豆角和大米,哪怕我夸得天花乱坠,在台州人的“水果”面前还是得服气。黄岩蜜橘、仙居杨梅、温岭大柚,这三兄弟不是在全国水果展一把刷脸,就是在央视美食节目里抢镜。搞得我们一家在超市里挑果子时,脑子直打转:为什么台州的橘子能甜到发疯?本地土壤呈微酸性,太阳照射又足,简直是植物界的“五星级宾馆”。如果说东北小葱拌豆腐是朴实的快乐,那台州的水果就是铺张的“盛宴”,连空气都有股子清甜味。
三、台州人过节,原来是“全民艺术秀”?
东北过节喜欢整家大炖桌,台州人则更像在举办地方奥斯卡。无论哪天来到台州,可能都会遭遇一场热闹的“非遗”秀——台州庙会,秧歌阵、蚕花节、鱼灯舞,说是节庆,实际上感觉像是全民在比拼才艺。尤其腊月时节,家家户户会“炸堆子”、裹粽子、做年糕,还要相互串门送“橘”(寓意大吉大利),简直就像是将直播间搬进了现实。这种热闹劲,直教我们哈尔滨人感慨:我们那块零下二十度的雪花在群舞时,都得躲到台州的暖流里取取经。
四、“读书风”为什么这么盛行?
带小孩去台州的小学转了一圈,发现这儿的家长比东北大姨还拼——不仅盯着成绩,更在意孩子的兴趣培养。台州自古就是“根雕之乡”,艺术氛围相当浓郁。拜访当地学校,操场边上不是篮球架,是古典书法展。图书馆没关到点,你就得去茶馆里抢书坐读。台州人注重传承,连老一辈都会聊《天台山记》。如果哈尔滨是淳朴厚重,那么台州就是灵动文气,两地教育文化各有千秋,但台州孩子对艺术的敏锐嗅觉,真值得东北孩儿们学习一把。
五、一半海派一半土气,台州的城市性格咋这么分裂?
台州常被称“家门口的小上海”,工业发达、富得流油,但乡野气息又香浓得不行。这里老板多,工厂多,但晚饭时间一过,市民就奔向山林、海边,或去村口广场跳个舞,悠哉得跟“小农经济”没两样。晚上坐海边,吹风聊天,台州人能把螃蟹捉上来现场分食;逛大街,大家可以一边聊股票行情,一边端着柴火做的烤番薯。这种混搭,东北人真的看傻眼——台州简直是内陆厚重里塞进了一捧沿海的灵动。经济支柱与传统生活并存,未来发展可不得了,一家人都在琢磨,下次来能不能多住几天再细品点新鲜事。
